
二战临近结束时,为了促使苏联尽快对日本宣战,美国、苏联与英国在《雅尔塔协定》中达成一致,决定将原由日本占据的北方四岛全部划归苏联。
日本战败投降后,苏联迅速派遣军队登陆这些岛屿,并将居住在岛上的数万日本居民强制遣返回国。
然而,日本始终坚持认为苏联对这些岛屿的占领是非法的,之后多次与苏联进行谈判,强烈要求归还北方四岛。
与此同时,日本国内民众也频频上街游行,激烈呼吁政府:“归还北方领土是全体国民的共同心愿。”
1960年,苏联终于表现出妥协态度,愿意归还其中两个岛屿,但同时提出了苛刻的条件。
迫切盼望收复北方四岛的日本听到苏联条件后却始终犹豫不决,至今一个岛屿也未能拿回。
那么,苏联到底提出了怎样的条件?为什么日本不敢接受?
日本所说的北方四岛,实际上指的是千岛群岛南端的择捉岛、国后岛、色丹岛和齿舞群岛,而现今俄罗斯则将这四岛统称为南千岛群岛。
虽然南千岛群岛的面积对于俄罗斯而言相对较小,但其经济价值和军事战略意义却极为重要,成为俄日双方都极为看重的关键地区。
展开剩余90%南千岛群岛是全球三大渔场之一,盛产金枪鱼、鳕鱼、鲱鱼等珍贵海产品,其可持续渔业资源每年为俄罗斯带来约20亿美元的经济收益。
此外,岛上还蕴藏着大量的黄金、白银、硫磺及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,估算其总价值至少达到2万亿美元以上。
除了丰厚的经济利益,南千岛群岛的军事战略地位更为关键。
千岛群岛,包括南千岛群岛在内,构成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天然安全屏障,能够将鄂霍次克海包围为俄罗斯的内海,形成一道坚固的防御带,既保证了俄罗斯自由进出太平洋,也有效牵制日本。
从沙皇俄国时代起,千岛群岛便成为日本和俄国争夺的焦点。
根据日本史料记载,北方四岛最早是日本人的居住地,早在1644年便被纳入日本地图范围。
然而,沙皇俄国则主张,俄国探险家早在1691年就登上了千岛群岛,南千岛群岛同样属于俄国探险范围。
于是,沙俄政府与日本德川幕府分别派兵驻守岛屿,双方为争夺地盘爆发了多次冲突。
直到1855年,日俄签订《日俄和亲通好条约》,以得抚岛为界,划分千岛群岛南部归日本,北部归俄国,双方暂时实现和平。
此时,日本名义上的北方四岛确实归属日本。
后来,1905年日俄战争后,日本战胜俄国,获得了库页岛南部和萨哈林岛南半部,这令俄国心存不满。
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,雅尔塔会议上,斯大林明确提出要求:“归还南萨哈林及千岛群岛。”
罗斯福和丘吉尔没有反对,但在签署协议时,却未明确列出千岛群岛具体包括哪些岛屿。
这一模糊条款为之后苏日双方对南千岛群岛归属的争议埋下伏笔。
1945年日本战败后,苏联军队按照协议占领千岛群岛,并将其划入苏联版图。
从此,择捉岛、国后岛、色丹岛和齿舞岛四岛归属于苏联,日本在投降文书《波茨坦公告》中也未保留对北方四岛的主权。
显然,美英两国默认了苏联对这些岛屿的实际控制,日本当时也难以提出反对,很多日本出版的地图也将南千岛群岛标注为苏联领土。
本应成为定局的南千岛归属问题,因美国的介入而再起波澜。
二战结束后,随着美苏冷战加剧,美国政策由联苏抗日转向扶持日本反苏。
美国将日本纳入盟友后,突然改变立场,声称:“千岛群岛未必属于苏联,归属问题需在对日和会上进一步讨论。”
1951年9月,美国无视苏联反对,单方面与日本签订《旧金山和约》,日本放弃千岛群岛主权,但未指明放弃给谁。
苏联提出异议,要求日本明确承认其主权,美国却拒绝合作,苏联未在条约上签字。
在美国的支持下,日本不断向苏联施压,要求归还北方四岛,力图重新掌控该地区。
日本首相吉田茂甚至公开声明:“千岛群岛不包括北方四岛。”
从此,美国介入使得日苏在南千岛群岛归属问题上矛盾激化,争议不断。
1955年6月,苏日伦敦谈判期间,日本再次提出北方四岛问题,经过激烈协商,苏联答应在和平条约签署后归还色丹岛和齿舞岛。
这一条件对日本来说并不苛刻,日本本欲接受,但若签署和平条约,势必削弱美日同盟,美国对此强烈反对。
1960年,日本与美国签订了《日美安保条约》,巩固了双方的军事同盟关系。
因此,日本在美方支持下,强硬要求苏联归还全部四岛。
苏联则认为日本的要求过于贪心,便提出了一个苛刻条件:归还两个岛的前提是美国必须撤军日本。
这对依赖美军保护的日本来说,完全不可接受。
美国自二战结束后就在日本部署大量驻军,成为遏制苏联的重要战略支点。
日本既无力也无意驱逐美军,苏联的条件因此成了无法达成的障碍。
最终,日本拒绝了苏联的提议,苏联宣布双方不存在领土争议,终止相关谈判。
自此,日本错失了收回北方四岛的最佳机会,苏联则持续加强南千岛群岛的军事部署,日本政府的抗议无力改变现状。
双方争端僵持至1991年,戈尔巴乔夫访问日本时,才重新提及此问题。
但苏联很快解体,戈尔巴乔夫下台,俄罗斯继承苏联主权,南千岛群岛归俄罗斯控制。
此后,俄罗斯和日本多次就领土争议进行谈判,日本提出先确认四岛主权,再商定归还时间。
俄罗斯对此未予回应,双方陷入长期僵局。
2000年普京上台后,南千岛群岛问题仍未见突破。
2001年,日本首相森喜郎建议俄罗斯先归还色丹岛和齿舞岛,但遭到俄方拒绝,且日本国内民众强烈反对只归还两个岛。
民意压力使日本坚持要求归还全部四岛。
2004年,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俄方反对,乘船视察南千岛群岛附近,遭到俄罗斯强烈谴责,称此举无助于双边关系发展。
为缓解僵局,俄罗斯曾表示愿意归还色丹岛和齿舞岛,但日本选择拒绝,坚持要求一次性归还全部四岛。
南千岛群岛争议愈加复杂,普京公开表示:“这是二战的结果,国际法已经确认。”
俄罗斯不愿再与日本就此纠缠,但日本仍积极争取北方四岛,努力寻求解决方案。
2009年,日本参议院通过法案,明确北方四岛是日本固有领土,并承诺“将尽全力收回被占领岛屿。”
这一声明激怒了俄罗斯,俄罗斯联邦委员会斥责这是对俄罗斯人民的侮辱。
次年11月1日,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成为首位访问争议岛屿的国家领导人。
此举被日本首相菅直人严厉批评为“不可饶恕的侵犯。”
俄罗斯方面坚称:“俄罗斯领导人访问本国领土无需他人许可,俄罗斯对南千岛群岛的主权不可动摇。”
随后,俄罗斯多位高官接连视察南千岛群岛,并根据梅德韦杰夫指示,持续在岛上部署先进武器,扩大军事力量。
时至今日,南千岛群岛已被俄罗斯全面控制,常年驻扎轰炸机和战斗机,频繁举办军事演习。
显然,俄罗斯不太可能再将南千岛群岛归还日本。
若俄方交还岛屿,将导致岛上俄罗斯居民流离失所,俄罗斯商船通行受限,美国军事基地逼近俄罗斯本土,给俄罗斯带来巨大安全隐患。
尤其是在当前俄乌冲突背景下,日本对俄罗斯实施制裁,俄罗斯已将日本列为“不友好国家”。
多重因素叠加,日本未来收复北方四岛的希望愈发渺茫。
总体来看,日本错失了苏联当年提出的机会,如若当时接受条件,至少能收回两个岛屿。
如今除非日本实力大幅超越俄罗斯,否则很难再拿回任何一个岛屿。
“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,没有一寸领土是多余的。”这句俄罗斯的态度,彰显了其坚定立场。
在国际关系中,国家利益始终高于一切,领土问题几乎没有让步空间。
作为二战遗留的历史难题,南千岛群岛主权争端从苏联时代延续至今,俄日双方依旧针锋相对。
尽管双方多次交涉,几十年过去,南千岛群岛依然牢牢掌控在俄罗斯手中,日本除口头谴责外,几乎无计可施。
作为二战的战败国,日本或许应接受这一现实,而非一味幻想收复俄罗斯实际控制的南千岛群岛。
发布于:天津市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